2015年1月7日 星期三

【娛樂大事紀】在最完美的階段告別歌壇-2015江蕙祝福演唱會



人稱二姊的台語天后江蕙在元旦連假投下震撼彈,在預告今年度『祝福』演唱會記者會現場,親自發佈將告別歌壇的消息,雖然Runa無法像江蕙的歌迷一樣如數家珍的倒背如流每一首歌,但是實在有太多首歌都是好聽絕倫,讓人讚嘆,而後生晚輩倍出,仍都以能詮釋好江蕙的歌為最高指標。


Runa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江蕙這位台語歌手,在當時卡拉OK盛行之際,爸爸媽媽買了好多好多的伴唱帶,有江蕙個人的也有合輯的總匯(就是家庭包的意思啦),但很奇妙的是不管是如何的收歌編排,二、三十首歌裏頭一定會有至少四首至五首江蕙的歌,可見火紅的程度絕對是銷售保證,只是當時江蕙的曲風比較偏向於正規傳統的台語歌模式,以哭腔及苦情的唱法居多,對當時只有十歲的我而言稍嫌苦澀了點,因此並沒有那麼留意台語的歌曲,總是聽聽爸媽在家中唱卡拉OK時,對二姐的歌留下了記憶。那年,在小學三年級考上音樂班之際,要選擇一項副修樂器,只因為記得當時堆放在爸媽房間床上二姊的唱片封面一頭長髮婉約的拿著長笛坐在法式的長椅上,看起來好優雅;因此指著圖片上的樂器跟爸爸說,我念音樂班的副修樂器要選擇這支銀色會發亮的長笛,也就此展開了我和音樂的緣分。


一直都很關注流行音樂的Runa,從中學、高中、大學聆聽了大量的華語歌、或是外語歌,對於台語歌的著墨一直是漠視的,直到前幾年因為工作上的需要,重新接觸了台語歌,才發現原來不是只有媽媽那個年代的人才聽台語歌,有很多跟Runa差不多年紀的人也聽台語歌,聽眾廣泛的有大學生、也有卡車司機、小學老師或是工地裡的工人、街頭巷尾的媽媽們,他們來自不同的生活但唯一的共通點是江蕙二姊的歌。等我意識到這事情時,逐漸發現原來台語的聆聽群眾不在少數,只是偏向隱性罷了,他們不像聽華語流行歌的觀眾,會追星、會看歌手上的節目、但是他們總會在歌手發片的時候默默的走進唱片行買一張唱片支持自己喜歡的台語歌手,接著開車的時候聽、洗菜的時候聽,練習卡拉ok的時候會唱,是與他們的生活形影不離的,這是台語歌迷與國語歌迷支持歌手不太一樣的方式。

這幾年,二姊江蕙將台語歌帶到了新的境界,讓Runa這個對台語歌其實沒那麼熟悉的人,聽了之後都覺得好優美,進而去查歌曲的歌詞的意涵。

在江蕙的那個年代,擁有一副好歌喉是上天賞飯吃,但如果拿唱歌來討生活,絕對不是件簡單的事,沒有場子可唱,家裡可能就沒飯吃,如果那天有客人給了小費,晚餐可能就能加菜了,在那樣的環境下生存的歌手,並不完全當作登台唱歌是件完全享受的事,它帶有點生存上不得不的苦澀,也因此每個聽歌客人當下的支持就像是互相扶持一樣,抱著這樣感恩以及疼惜的心情,江蕙從十歲唱到了現在,如今宣布告別歌壇,想回到那個十歲以前的江蕙的心情,其實是可以理解也很心疼的。


江蕙的歌,代表了台灣那個年代艱苦卻堅忍的女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了自己想守護的人想守護的家努力到最後一刻,在那個年代的女性,我們看見了『成全』;看見江蕙在記者會上哽咽的宣布引退,可想而知複雜的心情,她其實真的累了但是又捨不得歌迷們難過,如此錯綜複雜的心情我想心裡所要承受的比起震驚的我們要大過太多,就像許多傳統的媽媽一樣,總是先把自己擺一邊,忙著身邊的人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到最後一刻,也難怪每每江蕙的演唱會底下總是安靜,一眼望去盡是眼眶濕潤的婦女們,因為那一首首的歌正是她們的故事啊!每個家中總是沈默卻最溫柔的支撐,而江蕙的歌聲支撐陪伴著她們。

看著她宣布即將告別歌壇,心裡有種捨不得卻真心祝福的感覺,看著因為買不到票的群眾失落暴動,演變成社會事件,可以想像她內心的掙扎與不捨,搶票不易但是大家還是要理性。為家裡的母姊輩買江蕙演唱會的票,已經是我們這一代孝親的必要行為了,預祝大家購票順利阿阿阿,Runa也要來去加油(握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